智能制造概念隨著“工業4.0”和“中國制造2025”的提出被日益熱炒,眾說紛紜,做軟件的說智能制造就是信息化、數字化,做硬件的說智能制造就是自動化,或者是信息化+自動化,其實這些都不是真正的智能制造?!?/p>
如果說互聯網改變了人們的消費模式,那么智能制造將徹底改變生產模式,重構整個價值鏈的實現方式,其所帶來的影響要比消費領域的互聯網大上十倍甚至上百倍,一個僅僅是在價值流通環節實現了信息連接,而另一個要在價值創造環節實現信息連接。
這里不僅涉及到人與人的信息溝通,還涉及到人與設備、人與產品、設備與設備、設備與產品的信息溝通,即所謂的信息物理(CPS)融為一體,做到萬物相聯。
究竟什么是智能制造?
美國在2016年通過的法案中定義智能制造如下:
在信息、自動化、監測、計算、傳感、建模和網絡方面的先進技術
1、數字模擬制造生產線、計算機操控的制造設備、生產線狀態的監控和交互、全生產過程中能源消耗和效率的管理及優化;
2、廠房能源效率的建模、模擬和優化;
3、監測和優化建筑的節能性能;
4、產品能源效率及可持續化性能的建模、模擬和優化,包括使用數字模型和增材制造加強產品的設計;
5、將制造產品連入網絡以監控和優化網絡性能,包括自動化網絡操作;
6、供應鏈網絡的數字化連接。
但其實美國的定義過于強調了智能制造的技術層面,如果站在整個社會、整個企業的角度來看如何為客戶創造價值,筆者認為智能制造是“通過信息、自動化、監測、計算、傳感、建模和網絡方面的先進技術,實現產品全生命周期的設計和連接”。
信息、自動化、監測、計算、傳感、建模和網絡方面只是技術手段,最終目的是要實現產品全生命周期的設計和連接。